雖然絕大多數人都會贊同“地攤無好貨”這種說法,但是地攤卻是有商業(yè)存在以來,一直伴隨人類社會發(fā)展而沒有多大改變的一種特殊的經營形式。
地攤的優(yōu)勢在于:免稅費,游走靈活,見縫插針的運營方式,高度的細分市場,強大的商品針對性,而最為要緊的是,這是一種面對面交易。
由于經營成本極其低廉,商品價格便宜也就是自然,當然因為經營環(huán)境往往較為簡陋,因此商品的屬性也必然大致類同。由于地攤面積小,展位有限,因此選擇商品定位極其重要,這樣無形之中就提升了地毯經營市場的高度細分化,一般來說,很少見到那種百貨一般的地攤,一個地攤往往就是經營一種商品,或一類商品,針對性極強。
當然,地攤也需要集群。經濟學的基本規(guī)律告訴我們,集群化的商業(yè)機構能夠減少人們搜尋商品的交易成本,從而有效的商業(yè)形式必然都是集群而非分散的。地攤由于其高度的市場細分性質,必然要求集群,從而方便人們能夠就在幾十米的范圍內找到合適的商品。
也正是由于這種高度的細分,同一種商品積聚的程度提高了,使得地攤成為能夠淘到一些價廉物美的寶貝的經營方式,當然,這種幾率并不是很高,但確實存在,而且也成為地攤經濟始終極為發(fā)達的重要原因。
長沙今年興起的中心商業(yè)圈的夜市就是這樣一種體現。圍繞五一廣場商業(yè)圈,方圓不到200平方米的范圍,一到晚上九點半十點之后,便聚集了大大小小地攤七八百家。由于十點之前有城管的制約,商業(yè)圈還算暢行,一到十點,城管隊收工之后,這七八百家地攤便無聲無息地突然出現,見縫插針地將中心商業(yè)街的每一個可能的角落擠滿。
地攤主有我們常見的中年婦女、中年夫妻、老年夫妻,現在勢力最為龐大的屬于青年群體,有學生、職員、商場營業(yè)員等等,更有甚者是直接把小車開來,將展品就擺在車上,有的則是精心打扮過的美女一族,人們過去把美女和她賣的東西一起看。
商品的屬性都是日用品,家居用品,玩具,衣帽箱包類。由于針對性強,稀奇古怪的產品也比較多,因此欣賞的人往往比買賣的人還多。地攤經濟最需要的可能不是買賣,而是注意力。
從這類地攤的擺放來看,也能說明一個社會經濟發(fā)展的基本狀況?,F在的地攤與過去完全不同,過去的地攤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打擊對象,滿足人們缺少的需要;而現在的地攤經濟,則已經成為了巨大的商業(yè)流動性得不到正規(guī)渠道的滿足而溢出發(fā)生的結果。從長沙這類夜市就可以看出這種特征:集中的地段恰好是商業(yè)中心地段,而且地攤的業(yè)主也往往就是附近商場的員工——這就是一種巨大的商業(yè)需求的溢出效應,通過夜市這種“體制外”的形式得以體現。
當代的地攤早已不再是滿足人們缺少的需求了,而是為人們提供更多的選擇。就拿賣鞋的來說,從最簡單的運動休閑鞋,到高檔皮鞋高跟,到各類靴子,到草編鞋、木鞋,一直到可以當場給你手繪出來的鞋子,應有盡有,這完全成為了一種展示。你可以在這里找到精心仿制的價格便宜很多的名牌鞋,不可否認這類高仿品的巨大需求。
地攤積聚也能反映出人們的很多行為特征。地攤主們一聚集起來就像有了一種聯(lián)系或者約定,他們遵守著不成文的一些規(guī)定,攤與攤之間的空隙,給行人留多少空間,如何使這種空間既能通行,又恰好造成行人流動速度減慢等等,地攤之間,買賣雙方之間發(fā)生沖突也是常有的,但經常可以得到迅速解決回復正常。什么是市場,這就是市場。市場總是具有自發(fā)的調節(jié)功能,除非你一定要向城管一般直接干預。
當然,如何買賣和交易,這是一種經驗活,需要長期磨練。
最好的商業(yè)形式,不會是最先進的,但會是最有效的。